【滙分享·析木玉】一颗杨梅引发的惊世之作

05-17 千璞汇析木玉

  15世纪,中国画坛出现了以沈周为代表的被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的崭新艺术流派。



  明朝后期文学家、书法家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这样评价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至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



  可见,沈周集自然万物于画且揽其胜,是明代文人画承前启后并进入全盛时期的重要人物。


  沈周76岁时曾绘《一坞杨梅图》,画中杨梅树上只挂了一只杨梅,透着空濛、疏简的意境,很是耐人寻味。



  探其作画缘由,竟是因和朋友薛章宪到一坞这个地方去采摘杨梅,发现过了采摘期,沈周将树上仅有的一颗杨梅采吃,倍觉有味,由衷感叹杨梅有味不在多,一颗足矣;生活之趣,在于兴之所至。


  因兴之所至,沈周采梅而得感怀,并将之入画,传惊世之作。



  观及沈周《一坞杨梅图》的布局精妙、意境清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庞然,也是兴之所至,决意以意境为主导,刻画高洁清奇气度的《一坞杨梅图》于自己喜爱的玉料上。



  庞然选了一块色泽葱绿、细腻润美、极为显工的析木玉,借其长方形制创作玉牌,以金黄俏色的一头作为牌头,打磨出凹形,呼应正面阴刻的弧形边框线。


  细观,挂绳处与边框线浑然一体,貌似镂空的两体合一套件,颇为新颖、精巧。



  画上树木位置关系清晰,树干挺拔稳健,枝桠参差横斜,彰显作者模拟皴笔、点墨的苍健之功。




  林木间,以简笔勾勒江渚石滩、篱笆小院和满怀期待向杨梅林仰望的沈周与书童。




  滩边,薛章宪泛扁舟而至,只是树上一片冷清,应了沈周“千树已空嗟太晚,一丸聊足记曾过”的诗意。



  画面留白恰如其分,营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


  顶端题跋与背面诗文,线条丰富多变,延续了原作风貌,也彰显作者自身风格。



《一坞杨梅图》·庞然·视频资料请移步公众号观看






-   END   -

欢迎关注·千璞滙珠宝集团

官方网站:www.qphsmy.com

图片来源于千璞滙,

未经允许禁止下载、转发、商用。

如有需要请留言与客服沟通申请。

版权所有:辽宁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13909号-1辽公网安备210882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