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观点】天然去雕饰——解读千璞滙玉雕师赵泽民的创作

08-25 千璞汇析木玉

  从一位热爱绘画的懵懂青年成长为身获“天工奖”、”百花·玉缘杯”等多项重要奖项的新锐玉雕师,赵泽民的创作道路并非康庄大道。赵泽民取材广泛,山水花鸟、佛陀观音、农妇老翁等,他都有涉猎,但他最倾心的还是塑造有生活气息的寻常人物以及贴近自然的山水小景。芸芸众生和广阔自然,经他妙手经营,统一为自然灵巧的风格,恰如出水妙荷,天然去雕饰。
众生百相
  赵泽民从小钟情于绘画,在众多中大师中,他对达芬奇、列宾这类写实派的画家情有独钟。赵泽民对写实的热爱从绘画延续到了玉雕创作中。早年他用俏色巧雕的手法创作了一批以老人、孩子、农妇为对象的作品,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极富辽东地域特色。色彩丰富多样的玉料,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颜色的分布变化确定好主色、 附色、 次色,再依此选取题材。赵泽民十分擅长俏色巧雕,看似毫无关联的色彩,经他苦心经营便化为一副生动活泼的市井生活图景。
  比如他的花玉作品《集市归来》,这件作品的原玉料有黑、白、红三色,赵泽民巧妙利用色彩变化雕刻出一位农妇背着孩子从集市兴高采烈归来的情景。他将大面积的黑色雕琢成农妇和孩子的衣服,零散的红色化为了农妇的头巾、孩子的红帽子以及他手中的糖葫芦,而小面积的白色则雕成农妇和孩子的面部。
  他的老玉作品《一声家音》也妙借色彩雕琢出一位和蔼老妇。这件作品原料以麻灰色为主,间杂黄白色、糖红色,经过严谨的构思设计,赵泽民将黄白色部分雕成老妇人的头部和面部,这部分间杂的黑点、翠色斑点则变成老妇人脸上的黑痣和斑点,观之真实生动,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大面积的糖红色做成了北方特有的棉袄,麻灰色部分则雕成了木板凳。更巧妙的是老妇双手的颜色为黄白色与糖红色的过渡色,而这正好贴合一位乡村老妇的手的颜色。整件作品细腻生动,色彩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自然宛如天成。

赵泽民老玉作品《一声家音》


归于自然
  雕琢人物,赵泽民喜欢以寻常百姓为对象,尤其偏爱表现老人和儿童。他雕琢出的老者淳朴敦厚,孩子童真烂漫,人物的“真”极富艺术感染力。表现人物求真,表现自然赵泽民也力求真。无论山水大观还是花鸟小景,他都尽量避免抽象式的表现手法和程式化的情感色彩,而着重刻画自然景观本身。所以他雕琢出的自然少了几分传统式的风雅,而多了北地的质朴大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水草低见牛羊”般充满泼辣的自然生机。
  这类作品代表作如《育春》,作品原料是一块糟皮带黑点的析木料,虽然材质不算上乘,但这块料的色彩和独特纹理看起来很像春日池塘,赵泽民巧妙利用原料的深浅色差,用薄胎技法雕出池塘春水、畅游的蝌蚪和黑色的蛙卵,整体观之真实可感,满溢春天的勃勃生机。

赵泽民析木玉作品《育春》

赵泽民析木玉作品《高山流水》


  近二十年的创作经历,赵泽民一直在挑战自我,历经艰辛摸索,他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物与自然,看似不相干的两类题材,却巧妙地统一在他“求真”的艺术风格中。近年,赵泽民还开始尝试创作小件,他的小件多以观音、弥勒佛等宗教人物为表现对象,呈现出神性共通于人性的“真”,可亲可近。赵泽民的“真”既是沿袭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也是承继道家返璞归真的风韵,希望他能长保求真的赤子之心,创作出更多传世佳作。

赵泽民析木玉作品《菩提达摩》

版权所有:辽宁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13909号-1辽公网安备210882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