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分享·析木玉】腊八嗅梅一段香,归人暖壶满庭芳!

01-07 千璞汇析木玉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也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散出腊八粥的香气,有人为纪念佛祖求其庇佑增福寿,也有人为得温暖身心、犒赏味蕾……

如同腊八节中粥的温情,苏州玉雕大师、国家艺术品鉴定师范栋强的析木玉薄胎器皿《鸣香·梅桩壶》,也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带来别样的温暖与宁静。


▲《鸣香》150×95×155mm(814.7g)


说起梅桩壶,其最早为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首创,采用堆花手法,以梅桩、树皮及缠枝塑造成型,成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后来因历史诸多名家效仿梅桩壶,并对梅花意象做出各自独特的诠释,而使梅桩壶气韵千秋,成为了壶中名品。



范栋强的《鸣香·梅桩壶》,传承传统梅桩壶以一截高挺梅桩造型做壶身,执把过渡成梅树遒劲枝干,整壶前倾,上设瘿节点点及疤痕皮质,以蜿蜒扭曲状呈现老树苍劲、嶙峋的骨感。




均匀掏膛的壶面与枝节状执把的两侧,皆有瘿节攀生出新枝,向上蔓延,开出生动逼真的梅花和花苞,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仰和技艺的娴熟。

温润细腻的析木玉,仿佛懂得梅的精神品质,以灵性释放出坚韧与高雅的气节,衬得老干深沉而不失光泽、花开饱满而具清雅灵秀,对比强烈,妙趣横生。


当然,作者在传承中又有设计上的突破和创新。


作品既名为《鸣香》,自有一“鸣”惊人之处,提壶落水,凤鸣不断,收水之时,更如百鸟齐鸣,妙趣横生。



寻常的壶钮,被作者设计成一只秀巧灵动的小鸟,它似寻梅嗅香,立于梅枝上,极为精妙自然。




本应从壶身流转出的壶嘴也一跃而上到壶顶,拱起出前倾的弯流,与梅桩壶身呼应,共同强化了动势,也使得出水更为爽利。



整壶造型端美,刻画入微,加之壶身那抹艳丽色皮的点缀,使得作品呈现出沉稳而不失亮丽的视觉效果和动人心魄的意境。



作品《鸣香·梅桩壶》在传承中创新,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简洁与优雅,它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一种体现,就如同腊八节的习俗,在历史长河中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

寒冬腊月,暖一壶热茶,嗅梅品香,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   END   -

欢迎关注·千璞滙珠宝集团

官方网站:www.qphsmy.com



版权所有:辽宁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13909号-1辽公网安备21088202000123号